府和学校的负担越背越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做到由自己办后勤转为选择和监督社会力量来营运后勤服务,……后勤服务工作用社会化的办法运营或由社会去承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直接目的,既要让原有的后勤资源出效益,又要让社会力量办后勤,而
2
f且还要让后勤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具有十分重要的
战略意义,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1999年到2002年,国务院连续四年召开了四次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会议,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若干意见》,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步形成了四种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模式:
1、完全社会独立法人模式。这是一种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模式。它是以学校后勤市场为资源,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来投资建设和经营后勤服务设施,并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浙江省教育发展中心投资建设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后勤项目、耀江投资经营浙江万里学院和宁波服装学院等后勤项目、紫元公司投资杭州下沙东区项目、宁波镇海学生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宁波大学学生村项目都属于这一模式。
2、学校与社会联合的独立法人模式。温州医学院与温州国大企业公司以股份制形式联合组建温州医学院后勤发展公司,由温州医学院控股,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运作。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宁波大学与镇海区共同出资,组建教育投资公司,对宁波大学职教学院后勤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也属于这一模式。
3
f3、以学校为基础的独立法人模式。是指学校后勤与行政分离时,以后勤占用学校固定资产和后勤积累为资金注册,成立后勤产业有限公司,并保留后勤管理处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对后勤进行“规划建设、质量监控、经济核算、组织协调”。在理顺资产关系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将学校所有经营服务实体并入后勤产业集团,实现事企分开,两权分离。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4、后勤托管模式。它是指由学校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建设后勤设施,然后再用招标的形式将后勤设施托管给校外的专业后勤服务企业来经营管理。这种模式使学校从后勤“琐事”中解脱出来,同时又享有后勤设施的部分所有权。浙江中医学院采用这一模式已成功运行了好几年。
另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