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安翠香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08期
[摘要]高校后勤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各项事业开展的前提与保障。后勤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创新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8011902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分析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口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主要分析了当时高校后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此后全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和部署。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开始。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与此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使政府和高校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办好高校后勤,以促进高校办学模式的转变,保证高校内部机制的良性运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后勤部门脱离学校走向社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按照企业方式运作,成为独立的后勤经济实体。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后勤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既改善了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当前,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职能部门监管”为核心内容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后勤服务市场化进程加快。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后勤以服务为宗旨,但高校后勤与其他领域后勤服务工作有所区别,具有其特殊性。长期以来,由于原有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体制束缚了高校后勤服务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