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WI311101
1
目的:目的:
评价整个测量系统(即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是否具有可接受的测量水平,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适用。
2
确定方法:确定方法:
212223计量型量具(如游标卡尺)采用均值和极差法研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数型量具(如通止规),采用信号探测法或假设检验分析法研究。根据类型确定相应的计量型或计数型量具或设备,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3
测量设备选购
31测量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敏性:311仪器要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应至少保证仪器的分辨力能将公差分成十份或更多,即第一准则应至少是被测范围的十分之一,最好是保证为过程变差的十份之一。312仪器要具有有效的分辨力:应保证仪器对所探测的产品或过程变差在一定的应用及环境下的变化具有足够的灵敏性。32测量系统必须是稳定的:
321在重复性的条件下,仪器变差只归因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322测量分析者必须经常考虑到仪器的稳定性对实际应用和统计的重要性。33统计特性(误差)在预期的范围内一致,并足以满足测量的目的(产品或过程控制)。
4
测量系统分析过程
41采用均值和极差法研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指导:411准备工作:4111确定评价人数量、被测零件、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41111评价人: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选择,并且采用盲测(即选定评价人事先不知道本次研究事件),评价人数量至少为3人。41112被测零件:零件应从过程中选取并能代表整个工作范围。对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缺陷零件不应选用。41113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零件样品数量至少应为5个,重复读数次数即试验次数至少为2次。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编号、定位。注:对大或重的零件可选较少的样品和较多试验次数4112制定操作程序和应用表格41121确保每一位评价人都采用相同的方法,按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41122设备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41123按需要编制所需表格,以便及时填入所测数据。测量应按随机顺序进行,即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由正在研究的人记下相应的零件号和数据。412按规定程序进行,并记录数据
MSA作业指导书
Page1of10
f4121按规定程序和预定计划进行操作,要求评价人认真仔细。4122记录数据,填入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根据所得数据做出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4123示例:选3位评价人对垫片零件的厚度进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