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全国财政会议上透露出的一个信息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明确宣布,我国将在近几年内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这一在财政理论界争论颇久的问题被提上了实施议程。而对于更多的非专业人士对公共财政不甚明了,何为公共财政?我国为什么提出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为此,记者走访了多年来一直倡导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安体富教授。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安教授首先介绍了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对于公共财政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公共财政就是国家财政,和我们经常谈的财政没有什么区别,加上“公共”两个字主要是翻译的原因,后来约定俗成,把资本主义财政称为公共财政,而把社会主义财政称为国家财政。另一方面,从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角度来区分,财政在西方是属于政府经济或叫作公共经济、公共部门经济,而政府部门以外经济主体的活动都叫私人经济。公共经济提供公共产品,私人经济提供私人产品,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但是,这样区分不是以所有制为标准,而是以经济活动的不同特性为标准。从公共财政到公共经济,这是西方财政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由上可知,我国现在是借用公共财政这个词。以前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那时的财政是计划经济财政,现在我国转向实行市场经济,理应转向市场经济的财政。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理论、作法、框架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通俗地说,公共财政也就是指市场经济财政,我国现在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提法的实质是指由计划经济财政向市场经济财政转变。公共财政不是“吃饭财政”当前对公共财政存在很多争论,归纳来讲,大体上有三条:第一认为公共财政是吃饭财政,是消费型的;第二是认为构建公共财政应该是我国财政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全部,除了公共财政还应有经济建设财政;第三是担心向公共财政转变会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安教授认为,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公共财政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公共财政概念不能机械地理解,而应从发展的意义上去把握,不能一提公共财政就是消费型的。公共财政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存在的市场经济,可以称作早期自由市场经济。在早期自由市场经济基础上运行的财政可以称为早期的公共财政。从本质来看,早期的公共财政可以看成是消费型的。第二个阶段是现代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