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另外,建立教师人力管理的考核机制,对教师工作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并和教师的使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形成教师自我管理的新局面。
2、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间的人才交流合作,才能实现产学研体化。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其教师专业优势,安排一部分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挂职锻炼,教师利用自身在理论方面的优势,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研活动,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做课题、搞研发,将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教师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素养。同时,学校还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自办科技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使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使教师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3、调整教师层次,优化教师结构。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师的配置标准,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是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而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专业、骨干、专业带头人教师资源缺乏的现状,学校应重点加强这一部分人的引进及聘任工作。比如,拓宽师资来源,可以邀请知名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及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中来,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师的学习风气,更新教师的思想理念,激发和调动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支持中青年教师学历的提升,比如,有计划地组织具备一定条件的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硕士学位,学校给予时间保证,取得硕士学位后的教师给予一定学费的报销。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教师,让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带领青年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考试、实验实训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规范到位。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如对“双师型”专业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给予一定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