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依旧是一切教育措施、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最应重视的就是课堂实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其实最终都应为课堂实效服务。下面就我校这几年来的教改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与认识。一、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评价课堂效益高低不应看老师讲了多少,而应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体验了多少。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包办代替,搞一言堂。学起于思,没有学生思维参与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而互动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教师的概括总结不能变成学生的,教师对问题理解了不等于学生同样理解了。所以,要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让他们在思、想、做、练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整合语言、落到笔上。学生只有自己在这样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中才会不断提高能力,增加认知,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才会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广度。故此,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三大转变:从“教师带着知
f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呈现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呈现方式”,从“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作为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重视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一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培养学生什么学科能力,让学生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这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和上课之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教材目前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把握程度、挖掘和延展程度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也直接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新教材知识面非常广、安排的教学课时又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对教材大胆取舍,合理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必须有效控制。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