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我国普通高校外教管理制度变迁的轨迹(一)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1840年,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多年的国门。清朝领导阶层的一些开明之士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了一场自强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先学习外国人的技术,再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打败他们。19世纪中下期,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聘请洋教习,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具代表性的新式学堂,而聘用外籍人员来我国任教在我国官办院校中尚属首例。到20世纪初时,全国各省都开始聘请“洋教习”,为了方便管理,清政府还颁布了在全国各省通用的聘用外国教员合同样本。该合同包括19条教学管理条例以及聘期、薪资、违约、续约等条款。这份合同明确了外国教员的工作任务,严格了外籍教师的管理。其中一些条例及管理办法一直延续到今日,为当代高校所采纳1。(二)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前民国初年,大批清末出国深造的留学生纷纷回国,给中国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主张聘请教员时以中国人优先,不过分依赖外国教员,以期中国教育之独立。以北京大学为例,1917年蔡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改革学科分类和课程设置,在北京大学开设14个系,其中包括四个外文系。在师资聘请方面,秉承以中国人为主,外国人为辅的理念,聘请国内知名且与时俱进的中国教师占多数,聘请学有所长的外籍教师占少数,并聘请一批赴海外学习、学有所成的“海归”人士到北京大学任教。到1949年为止,共有近百名外教在北京大学任教,其中一半以上从事外语语言教学。据资料显示,北京大学创建初期,许多教材皆采用西方教科书,这使得学校十分重视外语教学,规定外语为必修课程,也掀起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而外籍教师在语言上的独特优势,也使得聘请外籍教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贯传统。此外,还有许多外教在物理、生物、地质等专业科系任教,推动了北京大学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社会阵营。新中国成立后,只有苏联、蒙古、南斯拉夫、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此后,印度、巴基斯坦、瑞典、瑞士、奥地利也陆续和中国建交,而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西方国家大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力打压、封锁、孤立中国,妄图将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