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姓名:胡方圆学号:1111011022系别班级:教育系11级应用心理班
幼儿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要】: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由于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的社会化、幼儿人格的形成以及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关键词】:幼儿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发展、影响
幼儿期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家庭,因此,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是直接而重要的。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方式。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长远的影响。下面介绍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以使我们更加直观系统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作用。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态度和采取的具体教育方式,是一
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扬子观、人生观)和已习惯了的教育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往往具有连贯性。
儿童社会性发展也称作社会化,它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毕竟途径。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
根据性理学的研究,基本上存在四种家庭关系,因而就有四种家长教养方式。第一种,独裁,专制型。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往往压抑年幼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尊心,这将破坏孩子的自尊、主动精神,自信心及其发展潜力并对个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种,保护主义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同样是专制,却以慈爱的形式出现,其结果不仅与第一种教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类似,而且更会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第三种,放任自流型。每个家庭成员各管自己的事情,父母亲不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家庭远离于儿童之外,儿童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