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它表现在首先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特点。其次,“互补”是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以上几方面的“互补”显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3、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第一、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第二、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很有价值;第三、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评论和当代文学;第四、比较文学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的,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着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第五、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的论述过程中,“描绘、特性刻画、阐释、叙述、解说、评价等方法都同‘比较’一样经常运用”。4、举例说明外国文学和西方思潮在中国传统题材和主题流变中的表现。五四时期,外国思想、外国文学大量渗入中国,传统的主题和题材由于引进了新的观念,新的文学形式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如昭君的故事传统主题有写红颜薄命的,有写爱情与政治矛盾的,有写恶人恶报的等等,而真正使其发生根本改变的是五四时期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的《王昭君》。这个剧本里,首先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同时还有对个人价值和对于人性的承认。这些观念无不代表着大量从西方引进的民主自由思想。5、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在于: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眼界日益开阔,交往日益频繁,世界文化正在趋向综合,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理论只适用于地球一隅,而要求它能解释全球各种不同体系的文学现象。一种文学理论,如果它是普遍的,不仅要能解释西方文学现象,而且要能解释东方文学现象。
5
f可能性在于:首先,文学创作是统一的,因为人类有着共同的体验形式,如欢乐与悲伤,希望与绝望,离别与聚会等,也有共同的生命形式,如个人与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