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抗议杜马选举存在舞弊。
评论2011年重大事件密集变化中的脉动发人深思即将远去的2011年,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是但它绝不仅在时间节点上具有开局意义。这是影响深远的大事、难事和急事层出不穷的一年。变化中的持续大调整,记录了这不同寻常一年的特有脉动。
这一年,重大事件密集发生,冲击波连环叠加。从西亚北非的剧烈动荡与强人下课,到欧美沉疴缠身的主权债务危机;从日本强震海啸与核泄漏,到“非洲之角”的干旱与饥荒;从本·拉丹之死,到伊核危机岁末再升级;及至非洲面积最大国家苏丹一分为二、“占领华尔街”运动、欧洲的骚乱、罢工和示威潮……
这些事件不仅绷紧人们心弦,而且往往释放巨大能量,引发一连串短时间不会浮现明确答案的悬念。国际形势中动荡不定的一面更加突出,更加复杂,并且这种动荡不定,与制度性和结构性的深层变迁互有关联。
这一年,还发生了不少虽早有预期,但步伐加快的重要事件,使世界版图的变迁在面临深刻调整的同时依然具有连续性——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利益共损共荣的总趋势没有变。
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当推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态势进一步加强,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通胀等挑战同时,继续保持经济活力和超过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各方竞相加大对亚太投入,地区国家关系面临深刻调整。
这一年,中国和巴西的经济总量分别超过日本和英国,跃居世界第二和第六;俄罗斯成为世
f贸组织第154个成员,并提出5年内跻身世界经济五强目标;南非加入“金砖”,使这一新兴国家对话协作机制更具全球代表性;尽管“非洲之角”遭遇严重干旱和饥荒,但非洲大陆作为一个整体,可望保持45的增长速度。拉美共同体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展,使得人们有更多理由期望,未来十年的区域合作和南南合作,将继续做大蛋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波澜,使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经济动向,即在维护自身国际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同时,重新重视发展本土实体经济和工业品出口,同时通过科技和教育创新,寻找新的高附加值经济增长点,调整姿态十分突出。发达国家这些调整,特别是向实体经济的回归,意味着未来十年全球化产业链中相关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新增长点的找寻,也有望产生后发效应,惠及新兴和发展中国家。21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