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灰土挤密桩地基,不应大于处理前的2倍,并不应大于250kPa。三灰具有明显的水硬性,而水养试块强度更高,且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龄期30天的单桩容许抗压强度可选用900~1600kPa,比灰土桩强度增高14左右。本专项方案为明确地基处理范围内灰土挤密桩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及检测方法,规范灰土挤密桩的施工作业,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二、施工技术要求
f(1)地基土的含水量不得大于24,饱和度不得大于65。当孔内有渗水或积水时,应及时将水排出地表;当地基土含水量低于12时,应对土层进行增湿到最优含水量。
(2)灰土挤密桩施工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填料前孔底应夯实,并应抽样检查桩孔的直径、深度、垂直度。
(3)桩孔中心的偏差不应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4)抽样检查数量不得少于钻孔数的15,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小于3点,不合格的必须补桩。三、施工方法及要求31施工准备(1)施工前选定具有代表性段落进行工艺试验,确定有关施工技术参数,并对试桩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对含水率较大的(如大于塑限含水率)应特别关注缩孔的问题,因缩孔影响桩长和桩径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予以解决。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2个施工单元(如按三角形布每个施工单元7根桩)。(2)复核地基土的含水率、饱和度,当地基土的含水率小于12%或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予以确认,由设计单位确定是否变更设计。(3)施工前清除地表耕植土。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标记处理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及管线。(4)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5)确定灰土挤密桩的桩顶标高和原地面标高。(6)桩位放样: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测放桩位,桩位用钢钎打入20cm深后灌入白灰,或直接用钢尺拉出点位后用白灰点出桩位。(7)成孔机械表面应有明显的进尺标记,以此来控制成孔深度。
f(8)施工顺序:隔排隔行,间隔1~2孔跳打,成孔后立即回填,以防止邻孔之间互相挤压造成相邻孔缩孔或振动坍塌。当整片处理时宜由内向外进行,局部处理宜由外向内进行。
(9)桩体使用的石灰块径不得大于5mm,加石量不得大于5。水泥不得受潮、结块,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10)进行填料的轻型击实试验,确定施工用的相关参数,如最佳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注意实际施工时的最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