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f大事记(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2005811101501点击:2290
明15世纪江阴与靖江以东长江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潮汐顶托,泥沙淤积,水下孕育起点点沙洲。16世纪江阴与常熟两县长江水域交界处,由西北向东南显露出几片沙洲。时人依其形状、位置和洲上植被特点称之为紫鲚沙、横墩沙、关丝沙、蕉沙。其中横墩、关丝两沙属日后的锦丰地区。17世纪境内水域又出现刘海沙。因这众多小沙洲地处江阴和常熟两县之间,日后连片时统称常阴沙。地理位置上称之为北沙。锦丰地区北片属常阴沙。天启年间1621~1627年南沙与北沙之间汊江水域积涨起盘篮沙和东兴沙(两沙并连后称中沙)。构成日后锦丰地区的主体。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江阴长山以东长江南侧水域中的大小沙洲逐步并连成南沙、中沙、北沙三大块。道光年间1821~1850年江北沿江民众因土地坍江而登上北沙、中沙割芦苇、青草、垦殖谋生。咸丰年间1851~1861年海门顾七斤、鹿苑钱友芝、塘桥庞钟璐等在北沙、中沙围垦、筑圩造田。顾七斤在刘海沙首次围圩成功,圩名叫佳境庄。随后钱友芝在关丝沙围成砚秀庄,庞钟璐在东兴沙围得庞家圩。同治元年1862年东兴沙西港边形成集市,有日杂店、茶馆、烟铺等,这是日后西港镇雏形。同治三年1864年境内开始大规模围垦,至1874年江北岸一带农民大批迁来定居。中沙的店岸、郁家桥、西港从西到东形成一条居民带,北沙以南兴、德安为中心形成居民点。同治四年1865年西港东建造关帝庙,正殿5间,侧殿2间,庙前栽银杏树两棵,庙祝为刘长寿。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凿十一圩港。同治十三年1874年开凿常通港,将九龙港以东的北沙地区一分为二,南属常熟,北隶通州。光绪初年1875年西港成为私盐贩子转运站和帮会啸聚之地,其时有两个帮会组织,一伙是自称“运粮帮”的青帮,一伙是自称“码头帮”的红帮。泗港闸上人吴林宝在西港收授门徒,成立反清秘密组织“安清同盟会”。是年,清政府在西港建立水上汛哨相当于今水上公安局,缉查走私,维持水上交通秩序,弹压帮会械斗纠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农历12月,江阴富绅赵佩荆呈请江苏巡抚院核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