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Vehicle)阿利斯查尔默斯拖拉机(AllisChalmersTractor)问世。自此,燃料电池汽车便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向商业化道路迈进。反观燃料电池汽车5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创新阶段、技术验证阶段和商业化前夕。
(1)技术创新阶段(1959年1993年)
技术创新阶段最大特点是技术不断更新,不同种类的燃料电池汽车相继出现,处于应用混沌期。在继第一款燃料电池拖拉机问世之后,1966年通用汽车推出全球第一款燃料电池汽车(Car)Electrova
。这是一款改装的通用汽车CHa
diva
,搭载32kW燃料电池系统,最高速度115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240公
10
f里。1970年,KarlKordesch基于奥斯汀A40推出一款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轿车,其动力性和当时的传统汽车相当。1993年,第一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E
ergyPart
erCo
sulier问世,标志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正式登上燃料电池汽车的历史舞台,并一直延用至今。
(2)技术验证阶段(19942007年)
在技术验证阶段,各大汽车制造商主导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竞相推出各自的燃料电池汽车品牌用于展示和试运行。其中,戴姆勒最为积极,于1994年推出自己的第一辆燃料电池示范车NECAR。该车采用5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并装载压缩氢气罐,在之后又进行了四次改版。在1998年2000年期间,除戴姆勒之外,本田、日产、福特、大众、宝马、标志和现代等汽车制造商也都推出多款燃料电池汽车用于试运行。到2000年,各界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关注达到顶峰。随后由于技术成熟度等原因,持续近十年的燃料电池汽车浪潮被冲高回落,业界逐步转向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技术,而对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则从小型轿车转向公共汽车。虽然进入低谷期,但业界对燃料电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11
f2005年、2006年相继出现两款具有深远影响的燃料电池汽车,标志着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推广再次兴起。2005年,日内瓦国际车展上戴姆勒推出一款B级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达400公里;2006年,本田推出Ho
daFCX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430公里,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是当时唯一一辆通过美国环境保护局和加州大气资源委员会鉴定的零排放燃料电池汽车。
(3)商业化前夕(2008年)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类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小批量商业化运行,同时加速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建设。2008年,本田FCXClarity开始在美国加州采用租赁的方式推广,月租金600美元,是第一款可市场销售的燃料电池汽车,标志着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