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1高考一轮复习课标版历史:经济史12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精析精练)
1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解析:本题通过引用唐诗来体现古代商人的处境。诗句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民“税多长辛苦”,因此只能弃农经商,东奔西走,维系生活。答案:C2《南都繁会图卷》(局部)(下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京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市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南都繁会图卷(局部明代)A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B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其商业繁荣C南京曾是明朝的政治中心D明朝放弃了抑商的政策解析:从《南都繁会图卷》可以看出明代南京的繁荣盛况,这可以说明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其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其商业繁荣,其政治因素是南京曾是明朝的政治中心,但明朝放弃了抑商政策的表述错误,这一政策在明清时期曾长期坚持。答案:D3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的影响解析:婚嫁中只看钱财,“不问非类”说明人们观念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A4以下现象可能出现在17世纪苏州的有()①东城有大量精美的纺织品准备运往全国各地②黎明在花桥有大量工匠在等待雇主③晋商乔氏家族兴建三晋会馆④大量手工业者购买洋纱织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注意题目给出的时间是17世纪,当时中国还没有大量洋纱涌入的现象,大量洋纱的涌入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④;“商帮”在明清时期已经出现,所以③正确。答案:C
f5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痃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解析:材料之意是在四川有一集市,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贸易,就好比得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