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之病的病人一样,忽冷忽热。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的草市。答案:C6(2010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4)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B“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解析:苏州既是奢侈品的集散地,也是一般商品的集散地。答案:C7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A重视商业的作用B提倡重农抑商C重视农业的作用D提倡农商并重解析:材料指出了商农之间互补和相互促进而不是相对立的关系,表达了农商并重的思想。答案:D8右图是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解析:明清时期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把资金用在大兴土木上,并没有转化为资本,因而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答案:B9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f解析: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和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材料反映了这一史实。答案:B10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解析: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明显是对民间商业活动进行限制。而由官府控制的市场,即州治、县治的商业是受到保护的。答案:C11乾隆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B清政府固守重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