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转变。(三)强化行为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全体教师要进一步落实《教师工作的五个转变》,从教师对学生关注点的转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其次,要从具体的教学措施上,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一是通过规范教学常规来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含有“学生活动”的三板块教案,适时组织《精彩回放》,适时使用疑问卡,堂堂使用教学案,诊断性检测试卷的二次收交面批、考后考,题组训练必须做到“做
f选组练批评改查”这几个环节,使学生在课后落实、自我反思等各方面形成习惯性自觉。二是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的十个“一票否决”,强化学生课后落实的习惯,使学生形成注重总结和体悟的学习习惯。三是开展课上“我思、我问、我答”,课下“互讲、互查、互评”活动,通过教师课堂的问题教学、及时性评价等措施,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四)制定标准,搞好评价。任何工作,光有布置和安排是不行的,还必须跟上检查督促。各年级要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效督导机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不同方式,定期组织检查、表彰奖励,给学生、教师创造争先创优的机会,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热情,不断巩固养成教育的成果。(五)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年级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选择、竞争、成长。一是进行交流式学习。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进行介绍性交流和批评式交流。二是进行活动性学习。主要是进行优秀试卷展览、
f两本展览和体验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体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才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会学的习惯。(六)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各年级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家访、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印发《假期家庭必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新课改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基于此,我们要坚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贯彻“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理念,强化学力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想学会学乐学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