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其他人默默地听,产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二是各说各的,不听他人说。有的组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三是说着说着就跑题。有的组围绕主题说不了一会儿就跑到题外,借机扯闲话,到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时,吱吱唔唔、结结巴巴,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四是听着听着就霸权。当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观点后,语言霸权者马上予以反驳,直到那位同学无话可说为止,甚至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恶语相加,不会协调,于是告状声四起,破坏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表现”笔者多次听课时的观察: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似乎两三次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时间不充足,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很多教师在宣布
第2页
f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
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合而无质。一般来说,
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
题也不能少于23分钟,再少,不是给小组合作学习釜底抽薪、煮成夹生饭,就是给教师一
个警醒,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安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