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篮球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六(2)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出示表格)姓名李星明张小华吴力军投中次数161318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六(2)班的班长,你会推荐谁参赛?为什么?生1:我会推荐吴力军参赛,因为他投中的次数最多。他投篮最准。:师:我听明白了,有道理。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生2:不一样,我会推荐李星明参赛,假如他投篮次数没有吴力军多,那么他就是投篮最准的。: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生:听懂了。师:谁来再给大家解释一下?生3:虽然吴力军投中的次数多,但是,如果他投篮的次数也多的话,他有可能就不是投篮最准的。:师:说得很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还需要什么数据?生:每个人的投篮次数。师:好,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通过自己思考、同桌交流,再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出示表格)姓名李星明张小华吴力军学生思考,交流。师:你们推荐谁?生:张小华。(异口同声)师:既然同学们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请说说理由好不好?生:用每个人投篮的次数,减去投中的次数,可以知道张小华最准。因为他只有9次没中。师:你们都这样理解的吗?生:是。师:同学们,如果这样判断,还有一个人比张小华投得还准,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表格)姓名李星明张小华吴力军杜老师投篮次数2520301
3
投篮次数252030
投中次数161318
投中次数1613180
f师:我投了1次,投中0次。1-0≡1,我投篮最准,我是NO1。生:老师,不对,不对。师:怎么不对,哪里有问题?生:不能用比差的方法。师:这种方法不准确,这说明如果投篮总数不一样,只看投中次数或者失球数都是不全面、不公平的。那究竟看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呢?生:三位同学投篮的总次数不一样,要先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比较。师:你考虑得比较全面,在投篮总数不一样的情况下,要比较谁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即投中的比率高,这样的比较既全面又公平。出示表格姓名李星明张小华吴力军杜老师投篮次数2520301投中次数1613180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人物入手,设置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下面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二)、探索新知,感悟意义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百分数。、初步感知百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