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释意学派的翻译理论
作者:王小勤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5期
摘要:当今社会,国家间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翻译活动也日趋兴盛。这一现象极大促使了学者们对于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各学派成果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法国学者玛丽雅娜勒代雷在著作《释意学派的口笔译理论》更是试图在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等研究中、增加超越对具体语言或某一作家作品之上的翻译程序及翻译共性的研究。于是“释意派翻译理论”便油然而生。
关键词:释意派;脱离语言外壳;翻译理论与实践
法国学者、巴黎新索邦大学教授玛丽雅娜勒代雷,曾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巴黎第十二大学外语应用系主任,一直致力于国际会议翻译,并著有《同志传译经验与理论》《释译翻译》《口译推理教学法》及多篇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在《释意学派的口笔译理论》中,主要提出一个基本论点,即:释意无处不在,翻译亦不例外;进而从两个部分:翻译理论阐述和翻译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所有翻译的共同点是“辨析意义和重新表达”。这是对众多翻译论著的补充,其目的在于说明无论是哪种语言,无论是哪类文章,优秀译者采用的翻译程序是相同的。
一、何为翻译翻译的实质
释意学派认为释意派翻译理论源于口译但也同样适用于笔译研究。此理论建立的翻译程序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字译和句译为语言翻译,那我们日常学习和教学环境中的行为,多数应该都属于这一种;话语篇章翻译才称为释意翻译。话语篇章从根本上说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的产物。所以长时间以来普遍认为“翻译仅是语言行为、是将某一语言的词或句转变为另一语言的词或句就是翻译”显然是不攻自破的。这也许也能够说明为何翻译研究会经历语文学范式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研究直至现如今的解构主义范式研究的变化了。由于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解构,形成了如目的论派、操控论派、诠释论派、文化构建论派等不同派别,使翻译研究由单一的语言学研究或文艺学研究走向多元化。可以说,“成功翻译的背后是对篇章的阐释和语言外知识的参与”。
二、翻译的双重性质
翻译的双重性质:意义对等与词语对应。即任何翻译都是词语对应(忠实于字词)和意义对等(对文字相对而言的自由)的交替,两者“紧密存在于翻译程序中,其中任何一个永远都不能独领风骚”“需要还原字词的时候建立对应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