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等传统高能耗产业为主,这些资源导向型产业对煤炭有着较高的需求。
四、碳排放强度分析
由山西省2000年~2012年的碳排放强度可知,期间山西省碳排放强度呈现倒“U”型的态势,年平均下降率为225。其趋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2000年~2002年,山西省碳排放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远低于碳排放增长速度。2)2003年~2012年,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459,这与山西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政策密切相关,对“三高”行业实行严格控制,淘汰小煤窑、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尤其是2010年“综改区”的设立,加快了山西省经济转型的步伐,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得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从而降低了碳排放强度。
山西省2003年~2012年碳排放强度的年均下降率为459,而GDP的年均增长率已达到1162,然而,只有当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GDP的增长率时,才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绝对减排2,因此,山西省的碳排放强度虽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尚未达到二氧化碳绝对减排的标准。与此同时,2012年山西省碳排放强度为631吨万元,远高于全国碳排放强度的250吨t万元,山西省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杜立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0,11:2033
2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740743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