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山西省碳排放现状分析
作者:周洁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02期
【摘要】山西省的“高碳”型发展之路对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及碳排放强度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西省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结构
一、引言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自身丰富的能源优势,走“高碳”型发展之路,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大省,能源消耗总量大,利用效率低,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山西省的碳排放量较大且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对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碳排放概述
如表1所示,山西省2012年的GDP仅占全国水平的224,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全国水平的565。由表1、表2可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不断增加,虽然煤炭类消耗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量的比重在逐年降低,但都高于88;山西省碳排放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表明单位GDP的碳排放在逐渐减少;人均碳排放量逐年增加,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引起的。
表1山西省与全国经济及碳排放量比较
注: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
碳排放总量根据杜立民1改进的核算方法计算。
表2山西省与全国碳排放状况比较
三、碳排放结构分析
由山西省碳排放结构可知,2000年~2012年山西省以煤炭类为主的碳排放结构未曾改变,煤炭类碳排放量占总量的比重始终在88以上,最高达到9292,石油类、水泥的平均碳排放量所占比重均在4左右,天然气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小,平均值仅为007,但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003年,山西省煤炭类碳排放量占总量的比重达到最高值9292,石油类、天然气以及水泥的碳排放量分别占301、002、405,而全国煤炭类碳排放量占总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的7456,石油类、天然气以及水泥分别占1379、018、1147。直到2012年,山西省煤炭类碳排放的比重仍高达8867,与全国的7358相比,山西省煤炭类碳排放所占比重明显偏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山西省为煤炭资源大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国资源储量的226,居全国第二位,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同时,山西也是产煤大省,煤炭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加之长久以来“路径依赖”的惯性,使得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二,山西省的工业结构以电力、煤炭、焦化、化工、建材、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