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注顺利和振捣密实。当线管数量较
f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222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不足24小时,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使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之小开间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防治措施有:(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之内,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之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支模施工。(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放置,不得集中堆放,以减少
f楼面荷重和振动。(4)对大开间部位的材料吊卸堆放区域(一般约40m2左右)的模板支撑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mm)和格栅增加模板支撑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223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目前已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为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泵送要求,必然水灰比相对较大,当混凝土收缩凝固时,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而且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各商品混凝土厂商的混凝土性能不够稳定,如粉煤灰掺量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砂石含泥量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