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加强学生的图纸、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熟悉和运用有关设计规范,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柱下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设计指导
(一)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1选择桩的类型、材料(混凝土等级)、桩长和桩身截面:按土层分布情况和桩尖嵌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选择桩长;按构造要求初步选择桩身截面尺寸。2选定承台的埋深。3确定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值:可按规范经验公式法。4确定桩数和布置桩位:按单桩承载力计算所需桩数,按基本构造要求、布桩原则进行布桩。5设计承台平面尺寸:按照桩的平面布置方式和桩边距等构造要求确定承台的平面形状和尺寸。6桩基验算:按相应的实体深基础模型,进行下面四项验算:(1)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2)桩尖持力层的承载力验算;(3)桩尖平面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桩基沉降验算;7单桩结构设计(1)单桩内力计算:使用阶段(预制桩应包括起吊时)的内力计算。(2)配筋计算:按使用阶段(预制桩包括按起吊时)的内力计算配筋。(4)构造设计:钢筋、混凝土基本要求,预制桩注意箍筋、桩顶、桩尖等的特殊构造要求。8承台设计(1)承台厚度设计:初步选定承台厚度后,进行承台抗冲切验算和承台抗剪验算。(2)承台内力计算:可近似按倒置的悬臂板计算内力。(3)承台配筋计算及构造设计:按钢筋混凝土板的有关计算和规定进行。(二)施工图内容1桩基础平面布置图;2桩基础剖面图;3承台配筋图(含配筋表);4桩身配筋图(含配筋表);5节点详图(桩与承台连接)
3
f三、框架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指导
(一)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1选择基础的材料(混凝土等级)和埋置深度。2按构造要求选定基础的剖面形状和尺寸。3计算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长度Llil0l0,并按双心重合的原则适当调整;宽度B按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确定。4计算地基反力:近似按线性分布假设计算。5计算条形基础内力:根据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刚度情况,选用静定法或倒梁法计算。6条形基础配筋:纵向钢筋按内力计算结果进行配置;分布筋和箍筋按构造要求配置。所有配筋均要充分考虑基本构造要求。7基础垫层设计:按构造要求。(二)施工图内容1基础平面布置图:条形基础的平面形状及尺寸、柱位及尺寸等。(应标注细部、轴线和总体三道尺寸)2基础立面布置图:条形基础沿宽度、长度方向的形状及尺寸,柱位及尺寸,垫层等。(应注意标注天然地面、设计地面、基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