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风景是民族与人类的背景。《灯塔看守人》中,有这样一段海景描写:长列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直扑奔到岛脚下,于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高,淹没了沙礁。大洋的神秘的语声,清晰地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森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寂静;既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终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但却带来了许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越吹越紧,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墙。这是有一场风暴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烁。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己的卧室里。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黑暗及浪涛相斗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然入梦。灯塔外,大海像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地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嚣、越是恐怖,就越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宁和寂寞,老人之心的疲惫与平静。有时,自然环境不仅仅是背景,还作为一个与人匹敌的对手存在。在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里,自然是人的背景,也是人的对手。荒原上的寒冷、恶劣的自然环境,随时可能威胁人的生命。人所处的环境越险恶越严酷,就越显示生命力的强大与执著;人与荒凉、浩瀚的自然斗,也与自己内心的软弱与渺小斗,最终生的本能战胜了一切。2.作为幕间音乐小说像一列火车在运行,用的是一种不变的节奏。但如果旅途永远匀速直到终点,不免会令人疲倦。当旅客感到疲倦和厌烦时,它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停靠在一个小站。小站的风景也许与目的地无关,却会令旅客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小说中充当这“小站”的,常常就是风景。风景是小说的变奏。在幕间休息时,我们更喜欢听到一段幕间音乐,它与戏剧本身无关,却可以调整心情,舒缓观众的情绪,让人们从戏剧气氛中走出来歇一会儿,维持与戏剧之间一定的“审美距离”。(四)现代小说的场景观1.古典小说的场景:细致、确切
f外国古典小说特别强调地点(环境)因素。现实主义认为,环境与人有着牢不可破的关系,这是小说“真实”性的必要条件。西方19世纪对现实主义定义是:“艺术应该忠实地表现这个真实的世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