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之而无憾。”敝:破,坏;动词,指用破。憾:怨,不满。4、“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施:显示,表白。5、“学之不讲。”讲:习,反复研究讨论。6、“闻义不能徒。”徒:迁从,改从。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憋闷,郁积。这里指思路郁结不通。启:开导,启发。悱: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样子。发:启发。8、“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隅:方角。一隅,即四方形的一角,三隅,指四方形的另外三角。反:类推。复,重复。9、“饭疏食。”
f饭:动词,吃。疏:粗。“疏食”即粗粮。10、“子适卫,冉有仆。”适:动词,到……去。仆:驾车。11、“庶矣哉!”庶:众,人多。12、“既庶矣,又何加焉”既:时间副词,已经。13、“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动词。14、“是谁之过与”过:过错,名词。15、“且尔言过矣。”过:错,形容词。16、“且在邦域之中矣。”邦:国。1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陈列,摆出来。列:位次,职务。18、“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扶持,把着。颠:跌倒。1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佐。2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厌恶。辞:言辞,此指托辞、借口。2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2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忧。2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修:施行。24、“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亡:不在。25、“好从事而亟失时。”亟qi:时间副词,屡次。26、“日月逝矣。”逝:往,离去。27、“子路从而后。”后:动词,走在后面,落在后面。28、“遇丈人,以杖荷。”荷:肩负,扛,挑。2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体:人体的某一部分。四体指人的四肢。30、“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三、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现象
f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安定”。“信”,使动用法,“使……信任”。“怀”,使动用法,“使……归依”。⑵“曲肱而枕之。”“曲”,使动用法,使……弯曲。⑶“富之。”“富”,形容词用作使动,意为“使……富裕”。⑷“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用作使动,意为“使……来”。“安”,形容词用作使动,意为“使……安定”。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动词用作使动,意为“使……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