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曰:“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总的看,古代汉语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题目小而多。虽然是七道大题,但每道大题下面又有若干小题目,每道小题目的分数是2分左右。由于题目小而多,因此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较广。在期末复习时经常会遇到同学问考试重点的问题,对古代汉语来说,很难像知识类课程那样说哪章、哪节是重点。它的重点散见于教材的各篇文选和各讲通论当中。因此,如果说重点,考试的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不是某篇文选、某讲通论,而是各篇文选和各讲通论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特有的文字、词汇、语法现象上。这是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f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的性质是语言工具课。1.语言。作为语言课,我想与之类似的是外语课。要学好一门语言课,必须下功夫掌握该语言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点。王力先生曾经提出,要像学习外语那样学习古代汉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学好古代汉语课是不成问题的。为什么要像学习外语那样学习古代汉语,因为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的语言系统。比如:
1此小大之辩也。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辩论的“辩”,句中的意思是区别;说话的“说”,句中的意思是高兴。“错”在句中的意思是放弃。这是文字问题。再如:1.星队木鸣,国人皆恐。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姜氏何厌之有!5..秦氏有好女。6..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国人”,句中的意思是“国都的人”“城”;,句中的意思是“城墙”“行李”;,句中的意思是“外交使节”“厌”;,句中的意思是“满足”“好”;,句中的意思是“漂亮”“妻子”;,句中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这是词汇问题。又如: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抚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项泊杀人,臣活之。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5.楚之恩惠,未之敢忘。6唯陈言之务去。7之二虫又何知?8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以上是语法问题。1-4是词类活用;5-9是宾语前置。古今汉语有同有异,而古代汉语课学习的是“异”,对古代汉语特有的文字、词汇、语法现象必须一个一个地掌握。所谓掌握,就是背下来。
2.工具。作为工具课,其基本要求是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