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的确为中国的声乐教育,尤其是普通高校音乐院系的声乐教育打下了坚实而辉煌的基础,而另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也着实表现出类如教材单一、缺乏个性、闭门造车等颇为严重的诟病,如何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探索、发现、建立更为合理、更为科学,更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每一个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迫切的现实需求。《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8日刊上,刊登的一篇关于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的名叫《我的中国教育梦》的报道,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关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思绪闸门。文中清晰的描绘:当孟安明委员问道,现在国家有中国梦,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袁贵仁略作思考,然后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袁贵仁部长的“中国教育梦”似一盏明灯一下子就点醒了迷盲中的笔者。笔者思如泉涌一气呵成完成此文,希望能对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开拓的思路;也想借着两会的春风,为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尽一点绵薄之力。一、有教无类,营造公平合理的学习和考核模式“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
f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然而在当今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育模式中,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的却很难做到。当下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主修的学生主要分为音乐学(本科)和音乐教育(专科)两个专业培养方向。从学历层面讲,对于这两个培养方向的学生必然要要有所区别,也正如大部分普通高校对这两个专业类别的学生无论在课时和课程安排,还是在具体各项要求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客观差别。但是若从声乐主修课角度来说,所谓“有教无类”则应该可以理解为声乐教学应该在尊重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因专业类别的差异而形成的专业教学方面的差别。声乐教师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术要求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和要求,以满足学生在声乐技能方面的学习需求。其次,声乐教学的考核,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演唱能力。长期以来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成果考核都以期终、期末的声乐考试为标准。学生在考场上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就可以定本学期声乐学习成绩,而且及格率接近百分之百。这样的考核制度,根本不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