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现代造船模式,实现造船精度化、高效化。钢材利用率、高效焊接率、预舾装率、无余量上船台率等技术指标处国内领先水平,船坞(台)、码头周期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船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拥有专业船舶设计院所、公共平台30多家,具备7万吨以下各类船舶设计能力。(四)海工产品基础不断夯实。我省已有中远船务、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浙江造船等生产企业介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主要产品涉及多用途海工船、38万吨自航式半潜船、采用液压环梁步进式升降装置的海上平台、415WC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等。金海重工、舟山惠生海洋工程、万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筹备或建设海工基地,舟山进入国家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业基地布局,以舟山为中心辐射全省的海工装备产业基础逐步形成,全省海工装备产业蓄势待发。当然,我省船舶工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点与问题,主要有:大企业(集团)相对较少,产业集中度还偏低;产品总量以散货船为主,高附加值船舶和高技术特种船舶比重还偏低;船舶配套能力仍然薄弱,本土配套率还偏低;众多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以及专业设计研究机构水平仍然难以适应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自主品牌相对缺乏。
f二、国内外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的内外发展环境已发生新的变化,既面临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国内产能明显过剩、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际新标准继续施压等挑战。(一)全球船舶市场复苏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受美欧债务危机影响,短期内的发展环境已明显不利于船市持续回暖。全球船舶市场仍将低位徘徊;上一轮造船高峰期超量订船形成的世界运力过剩一时还难以消化,同期投资发展的造船能力释放后造成的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显现;人民币升值压力对船舶出口带来严重冲击;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将使行业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从中长期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将继续,新兴经济体国家仍呈现较强发展势头,支撑世界航运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仍会增加。与此同时,国内船舶市场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融资环境改善等利好因素推动,复苏趋势还将持续。(二)船舶产业中心将继续向我国转移。“十二五”期间,世界造船业竞争格局将从中日韩三足鼎立转变为中韩两强争霸。韩国船企加强了散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