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探索的问题主要有: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可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等。(3)心理分析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他们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必多活动的高潮时期。(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人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包括: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记算机模拟方法等。(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人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认为,
f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2、什么是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外部效度的含义1、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两种。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适用于被试所来自的总体的程度与能力。要使研究结果适用于总体,就必须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使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概括化和适用于其他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担高生态效度必须考虑如何使进行某一特定研究的条件与情景对其他条件、情景有一定的代表性。(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研究被试的代表性差。被试代表性差汉有把结论推广到全体范围内。在选取被试时,必须按照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保证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今后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推论结果时会减少误差。2、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不明确,测量方式信度、效度差,致使研究可重复性减少。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全面,各个步骤都需要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这样可使研究者重复实验,从而检验结果是否一致、科学。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本身(如对被试行为、态度的测量)可能改变被试的典型行为。在正式实验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