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争感受的文字(设计意图:通过文本解读,逐步接近小说主题)11段“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漂浮而去”35段“炮声均匀而有节奏”“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尚武,战争合理,认识不到其残酷(我的伤残很可能就是炮弹造成的,强烈的讽刺),牺牲光荣。4.我的想法正确么?我真的光荣么?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我”是为德国纳粹的垂死挣扎而战,“我”发出的子弹和炮弹说不定就杀害了反法西斯的战士。我参加的是非正义战争,我成为纳粹的帮凶,我的牺牲是毫无价值的。5.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周围环境。而“我”的学校教育的具体的内容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可以从某些途径获知一些信息。比如,学校的环境布置。二、环境分析
f再读全文,找找“我”的学校的环境布置,讨论分析其本质。(这些画像雕塑等都在强调什么样的观念?学校在向学生灌输什么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解读学校环境布置,把握纳粹学校教育的核心,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1.《美狄亚》、《挑刺的少年》显示的是自普鲁士王国以来德国惯有的“复仇”、“尚武”的教育理念(美狄亚是复仇女神的化身,挑刺的少年是忠诚品质的显现。《美狄亚》告诉他们替国雪耻(一战失利)可以不择手段;而《挑刺的少年》则告诉他们,德国公民必须忠诚,国家和元首的利益远重于个人利益。)
2.老弗里茨像“天蓝色的军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闪闪”从军、尚武3.尼采画像“超人”和“强权意志”,为纳粹服务。一般认为,尼采的思想是法西斯思想的温床。4.小型阵亡将士纪念碑:“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为国捐躯光荣,鼓励当兵,军事化教育5.希腊重甲胄武士尚武6.多哥风景画:“几个黑人和一个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大兵”殖民主义7.人种脸谱像种族主义,人种优劣论,种族灭绝,日耳曼人和犹太人8.“流浪人,你若到……”为保卫祖国而战,牺牲光荣(资料投影)二次大战期间,身为“纳粹党全部文化哲学教导事务领袖私人代表”的罗森贝格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