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较好,而哪几点有待提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初步大致上的认知。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让同学们了解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帮助他们能够清楚知晓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f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以下建议和措施可以用来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1)尽快帮助新生了解、熟悉学校环境;(2)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生活规律,学习、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兼顾;(3)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专业;(4)引导学生规划自己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5)组织新生、教师、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某一主题活动,帮助新生建立新的社会网络;(6)设计并组织针对新生的团体辅导计划,让新生能从中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7)告知新生获得有效帮助的各种渠道(如校内心理咨询门诊等)。
2、学业问题大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专业性;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有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B、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中学时代,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进入大学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