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20分)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扑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二、简答题:(40分)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答:
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答: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答: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躯体运动。
f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答: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