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环境。其实,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我们过多的注重了前者却忽略了后者。还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为例,新教材以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这一模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近中接受了这一新的知识点。在讲授这一节时可以以层层设问的方式组织教学:首先由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导入。在已知细胞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比较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哪种更适合做细胞膜,为什么?一开头就留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向学生介绍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就是指其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形式。细胞膜的结构就是指细胞膜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组合形式。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引出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这个实验学生看完之后有可能会问:“为什么易溶于脂质的物质易通过细胞膜,就说细胞是由脂质组成的?”对这个问题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化学知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便可以想到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这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要好。细胞膜中除了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首先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过程,然后要求他们用已有知识归纳总结,这时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不难得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这样的结论。
f知道了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后再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这时引出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的由来。那么蛋白质又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先介绍“三明治”结构模型,接下来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这里提到这两种技术的名称是想让学生明白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此时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讲到这里再介绍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就可以接受也不觉得突然了。四、新课程、新要求新课程、1.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在知识资源高度共享的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支配的因素明显增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参照新课程标准来组织适合本人教学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学习资源,灵活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另外还要注意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2.教学技能和教育手段的提高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整合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但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