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际工程融资模式与策略
中资企业承揽国际工程,要科学地筹划、编制融资方案,对项目的融资成本、财务风险等进行综合分析,为项目的成功打好基础。
出口信贷是大型国际工程项目必不可少的融资产品。伴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内金融机构支持模式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企业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如何确定国际工程项目融资模式,又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财务资金策略,已经成为中资企业的必修课。
融资模式新变化回顾走过的20年,境外大型工程承包项目的融资安排,在三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以卖方信贷为主变为以买方信贷为主。2005年7月新一轮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潜在汇率风险变成了企业的损失。此后卖方信贷业务锐减,而买方信贷业务则不断发展,成为目前出口信贷融资的主流。出口买方信贷有两种:①由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提供贷款,并由进口方银行或第三国银行提供贷款担保。出口商与进口商所签订合同中规定为即期付款方式,出口方银行根据合同规定,凭出口商提供的发货单据,将贷款直接付给出口商,进口商按合同规定将贷款本息偿还给出口方银行。②由出口方银行向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再有进口方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转贷,以支付进口产品的货款。进口方银行按商议的还款方式还贷出口方银行,进口商与进口方银行的贷款结算自行在其国内直接进行。总体来讲出口买方信贷业务风险大、期限长、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其融资模式及相应的财务资金策略是该产品的关键点。好的融资模式能够平衡信贷业务各方的利益更有效地帮助卖方获得订单、减少卖方收款风险,还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以及降低买方融资成本,能更切实有力地支持中资业“走出去”。二是由主权项目为主发展为担保方式的多元化。国内金融机构从最初主要为政府项目提供融资,并由进口国政府直接借款或担保,经尝试逐渐发展到全面接受在船舶、电信、电站等行业的各种项目中的多元化担保方式,包括承做无追索权项目融资等。三是由国内企业带资承包发展为进口国业主就商务和融资分别招标。早期,由于目标市场和客户筹措大额的长期外汇资金能力有限,项目的实施严重依赖于承包出口企业安排融资,因此招标文件中将“带资”作为投标方必备的要件,商务合同和融资方案绑定在一起一并提交。这种情况下,出口商处于项目安排的核心,一方面同业主(同时也是借款人)商谈商务合同,另一方面融资方案和条件也由出口商组织安排并传递。但在中资企业逐步将市场拓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