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改善。所以笑一笑,十年少是有一定道理,虽然不能年轻十岁,但经常保持欢笑的情绪,对人体是有益的。据调查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其中96%的长寿者是乐观者,是富有人生乐趣的人。台湾有一老人已一百岁了,他长寿的秘诀,就是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灵枢天年》中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老年人气血俱衰,所以更应注意保持舒畅的心情、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当然人生不会无忧患,喜怒之情人皆有之,但太过则有害,《灵枢口问篇》: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所以要做到心情舒畅,乐观愉快,首先要养其性,寻找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要靠自己主动地去寻找,老年朋友退休后,应主动地寻找一些有益的活动来调摄精神,舒畅情志。清代《养老奉亲书》中介绍了不少古人怡养情志,涵养精神的方法,如: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这些方法,丰富多彩,至今有些方法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其次应注重养神,主动调和情志。虽然舒畅情志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养生方法,但要做到情志舒畅,特别应注意精神上的调养,也就是强调情志的自我修养。主持人:何谓虚静养神?陈德兴:虚静养神原出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的学说,主张清心寡欲,省思少虑等清静主张,虽有消极之处,但在调养精神保健延年方面,却有可取之处。中医古代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接受了这种观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清静养神,即可形与神俱,邪不能犯。说明思想情志上要保持虚静安宁,不贪欲妄想,就可保持情志和调,预防疾病。据美国统计,门、急诊病人当中,有76%的人所患的疾病与长期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舒畅以及精神突然受到重大打击有关系。现代研究也证明,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胃、十二指肠等器官性损伤;紧张刺激引起情绪波动,易诱使血压升高、脑血管痉挛;愤怒的情绪可使血压急剧升高,冠状动脉紧缩,导致中风、心绞痛的发生;持续激烈的情志刺激,还是导致肝瘤发生的因素之一。同时精神因素还会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即既病之后,又可因情志刺激而加重病情,而通过虚静养神或安心养神这些情志上的自我修养环节,可达到调节精神的目的。在虚静养神方面,节制嗜欲,戒除杂念,能使气血和调,保精全神,有利于健康长寿。现在社会上提倡的老年人三乐,是很有道理的。第一是知足常乐,也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