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p50)
2、菌群失调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p533、类毒素类毒素为外毒素经0304甲醛等处理后的脱毒制品,其毒性虽消失,但免疫原性不变(p68)4、垂直传播:指感染母体的病原体主要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p192)5、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增殖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样的病毒感染称为顿挫感染6、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抗原性漂移是流感病毒变异的前兆。(p214)7、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p33)8、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p52)9、内基氏小体:狂犬病毒形成的包涵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10
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p284)10、缺陷病毒: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11、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p33)12、败血症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
f性全身性感染p6113、微生物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p1)14、毒性噬菌体能在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p42)15、外毒素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或存在于胞内在细菌溶解后释放的毒素(p55)1、简述病毒的致病机制?(P193)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溶细胞型感染阻断细胞大分子物质合成,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影响细胞溶酶体和细胞器的改变等。(2)稳定状态感染包膜病毒的子代以出芽方式从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逐个释放出来,因而细胞不会溶解死亡,造成稳定状态感染的病毒常在增殖过程中引起宿主细胞膜组分的改变(3)包涵体形成某些病毒感染后,在细胞内可形成光境下可见的包涵体。包涵体的存在与病毒的增殖、存在有关;不同病毒的包涵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