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②加紧立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第九课改革开放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4、国有企业改革:(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5、对外开放:
6
f(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建立的作用和影响:(1)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2)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科技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建有中国特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