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产生近乎同样的效果。(2)细菌活动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繁殖最快,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按其生活习性,可分为三类:喜氧细菌、厌氧细菌、通性细菌。(3)催化作用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在于催化剂与分散有机质作用,使后者的原始结构破坏,促使分子重新分布,形成结构稳定的烃类。这种催化剂主要有无机盐类和有机酵母两大类。(4)放射性放射性作用可能是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能源之一。(5)压力
f一般认为,高压对于使体积增大的裂解反应是不利的,它可以阻止液态烃裂解为气态烃。5试叙述油气生成一般的模式。答:生物有机质随沉积物沉积后,随埋深加大,地温不断升高,在还原条件下,有机质逐步向油气转化。由于在不同深度范围内,各种能源显示不同的作用效果,致使有机质的转化反应性质及主要产物都有明显区别,表明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具明显的阶段性。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01500m,温度:1060℃与沉积物成岩作用阶段相符,相当于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主要能量以细菌活动为主。在还原环境下,厌氧细菌非常活跃,其结果是:有机质中不稳定组分被完全分解成CO2、CH4、NH3、H2S、H2O等简单分子,生物体被分解成分子量低的生物化学单体(苯酚、氨基酸、单糖、脂肪酸),而这些产物再聚合成结构复杂的干酪根。(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沉积物埋深H:15002500m,温度:60℃180℃时,进入后生作用阶段,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这时有机质转化最活跃的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催化剂为粘土矿物。由于成岩作用增强,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加大,加快了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速度,降低有机质成熟的温度。(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H:35004000m,T:180℃250℃,进入后生成岩阶段后期,相当于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此时温度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除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烃外,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及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长链烃急剧减少,C25以上趋于零,低分子的正烷烃剧增,加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芳烃。在地下呈气态,采到地上反凝结为液态轻质油,并伴有湿气,这是进入了高成熟期。(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60007000m时,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相当于半无烟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温度超过了250℃,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形成碳沥青或石墨。6在一些地质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