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既写出了秋天的季节特点,又描绘出落叶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f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用心品味优美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诗歌中典型的对称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作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把天上堆叠的云彩比作是海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景观。3仔细琢磨个性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细致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领会。如《故乡》一文中,我刚见到闰土时很兴奋,一声“啊,闰土哥”脱口而出,闰土却叫了声“老爷”,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称呼充分表现了人物特征,并引起读者思考造成这种隔阂的社会原因,从而揭示小说主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仔细琢磨富有个性话的对话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切切实实地走回到语文最初的意义上来,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中感受人文之美,感受母语之美,既提高他们对文本解读能力,又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f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