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试验组行马丹阳十二穴加减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通里、列缺。穴位加减:头面部取穴迎香、印堂、太阳、百会;外感加风池、大椎、外关、肺俞;肾虚加肾俞、关元俞、悬钟;脾虚加脾俞、胃俞。针具根据腧穴具体位置、病情虚实、患者形体选用适当规格。针灸前,常规手消毒、针具消毒、腧穴局部皮肤消毒,患者取适当体位。进针时,根据腧穴位置及肌肉厚度选择合适的进针手法和进针角度,深度以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并出现传导现象,术者手下有沉紧感为宜。留针15~20mi
后常规出针,无菌棉球轻压针孔周围皮肤预防出血,1次d,疗程10d。穴位针灸治疗期间,以红外线理疗灯照射患者鼻面部,灯照距离根据患者耐受而定,20mi
次,1~2次d。同时,取大椎穴拔火罐,10~15mi
次,1次d,疗程10d。
132对照组患者单纯以红外线联合拔火罐进行治疗,红外线照射和拔火罐方法与试验组一致,疗程10d。
14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鼻塞、流涕、头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参考中华医学会鼻窦炎内窥镜手术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患者黏膜充血和黏膜肿胀的程度。鼻塞:(1)0分,无症状;(2)2分,晨起或晚间鼻塞;(3)4分,间歇性鼻塞≤6hd;(4)6分,持续性鼻塞6hd。流涕:(1)0分,无症状;(2)2分,晨起或晚间流涕,量少;(3)4分,间歇性流涕≤6hd,量多;(4)6分,持续性流涕6hd,量多色绿。头痛:(1)0分,无症状;(2)2分,偶有发作,症状轻微;(3)4分,间歇性头痛≥3次d,痛感明显;(4)6分,持续性头痛,或不可耐受疼痛。黏膜充血:(1)0分,无症状;(2)1分,轻度充血,黏膜淡红;(3)2分,中度充血,黏膜潮红;(4)3分,重度充血,黏膜鲜红。黏膜肿胀:(1)0分,无症状;(2)1分,轻度肿胀;(3)2分,中度肿胀;(4)3分,重度肿胀。患者总得分等于各项指标得分之和。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5拟定,治愈:患者症状消失,治疗后得分0分或比治疗前下降95,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显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0~95;有效:患者症状减轻,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69;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
15统计学处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经治疗,试验组治愈率(440)和治疗总有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