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
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不愧为我国最早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课文比较集中地表现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追求、讴歌理想,九死未悔,直抒胸臆;发挥想象,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及对偶,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
《离骚》是因“忧愁幽思”(司马迁语)而作。故以抒情为主,但也不乏生动的叙事,展示了一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境界,即使单就课文所节选的章节而言,它的意境也是极其开阔而明朗的。二、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710
f讨论题1:《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乏生动的比喻及对偶,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应该说,本文所用比喻及对偶较多。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运用了对偶及比喻,通过这组对偶句描述了政敌对他的诽滂、诬陷,不仅揭示了政敌的卑劣,也表现了自己的坚贞;任凭他们“既替”“又申”;作者还将自己的品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蕙、”这样香气四溢的植物,让读者了解他的美德,使诗人的形象生动具体,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又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些比喻及对偶的诗句,意境多么明净、馨香,跟现实的黑暗、污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使我们看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正是这样的喜爱和追求,使他终生保持了“泥而不滓”的品质,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景仰。本题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讨论题2,有人认为直接抒情的诗句,只有“意”而无“境”,你是怎么认为的?请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应该说这种认为是不够正确的,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等,这些诗句决非有“意”无“境”,因为诗人的情意是在楚国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产生出来的,透过它们可以返照出楚国朝政昏暗、群小盘踞要津和人民生活艰难的情状,同时诗人保持高尚节操,献身理想的崇高形象凸现纸面,栩栩如生。意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