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
f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运动性疲劳恢复措施:四运动性疲劳恢复措施:A能源物质运动时和运动后供能物质量的变化,是消耗和恢复过程保持平衡的结果。运动时以消耗过程为主,恢复过程跟不上消耗过程,表现为能源物质数量下降;运动后休息期,以恢复过程为主,消耗过程下降,因此,能源物质逐渐恢复,达到或超过原来水准。(1)供能物质数量变化的规律;(2)供能物质数量变化与代谢调节、身体机能相适应的变化规律。根据物质的消耗和恢复过程的规律,训练课中休息间歇的掌握:在训练的中运动员身体的恢复不可能达到完全恢复,如何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以保证完成训练任务,又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是训练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目前研究结果认为:(1)10秒钟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时间为20至3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不应短于30秒;(2)30秒钟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时间为6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60秒左右;(3)一分钟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时间为3至4分钟,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4至5分钟;(4)最大乳酸生成的成组练习为4×100米跑后,血乳酸消除的最佳半时反应为15分钟左右,活动性休息有助于乳酸的消除。B休息间歇训练期中休息间歇的掌握:在训练期应根据训练的目的、身体内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并在这期间,增加被消耗能源物质的补充或其他有关的措施,以加速恢复过程。力竭运动后物质的恢复时间见下表:1肌肉中磷酸原恢复:最短:2分钟2氧合血红蛋白恢复:最短:1分钟最长:3分钟最长:2分钟
3长时间运动后肌糖原恢复:最短:10小时最长:46小时4间歇训练后肌糖原恢复:最短:5小时最长:24小时5活动性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最短:30分钟最长:1小时6静坐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最短:1小时最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