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综述研究
作者:戴杰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要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及恢复手段进行阐述,着重从教育学、营养学、物理学、药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疲劳后的恢复手段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待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诊断恢复
一、前言
现代竞技体育的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能,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随着竞技运动竞争性的日趋激烈,运动水平也越来越高,许多运动项目的成绩,特别是体能类项目的成绩已逼近人体极限,以至于提高1cm或缩短001s都变得非常艰难。向人体极限挑战,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任务,愈发突出。为了不断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依靠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竞技体育的极限化训练模式必然给机体带来最大限度的疲劳。如何快速地消除疲劳并达到超量恢复,一直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运动医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新的科学研究方法、手段以及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使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消除手段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二、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以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营养等原因所致。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我国学者把“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是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三、运动性疲劳的常见诊断方法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