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有效实施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持基本稳定。(2)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科学保障。规划实施期间,全镇按照有保有控的原则配置各项建设用地,到2014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净增加536公顷,有效保障了全镇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3)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得到优化。规划实施期间,通过不断完善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统筹安排生产、
3
f生活、生态用地,引导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全镇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持稳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1409提高到2014年的1420。
3、规划实施存在问题(1)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随着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古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截至2014年底,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完毕。据测算,2015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缺口约为120公顷,其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缺口约为100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缺口约为20公顷。(2)建设用地布局不尽合理。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经济增长的立足点由扩大增量用地逐步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提高,致使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工业、农业等发展格局发生局部调整,导致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与宏观发展战略需求存在偏差。(3)建设用地整治进度缓慢。现行规划安排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复垦规模100公顷,同时,规划期内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整理拆旧区规模590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全镇实际整治建设用地规模为300公顷,建设用地整治进度缓慢,致使建设用地总规模超出了规划预期。(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1、适应区域发展格局调整的需要
4
f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把握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等战略机遇,保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一步突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古城镇需要重新定位各区域的功能,调整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适应区域发展格局调整的需要,有必要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
2、缓解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