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
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本、乙种本等等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2化学教学的课程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4化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
f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
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
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重
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
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
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
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
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
组织形式:课
程
隐形课程显性课程
活动课程学科课程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
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
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