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摘要: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等具体情况能动地对教材体系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的整体化运作过程,是影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此应给予重视。
关键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央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支持政策。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突出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校及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高度评价,喜欢甚至盼望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人满为患。与此相反的另一番景象是,相当部分学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时学生缺课现象严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敷衍应付了事,学习效果不佳。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在环境、学生、课程、教材、课时等都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笔者认为,问题症结在于授课教师能否善于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能否善于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现出的另一非均衡性是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近10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龄较大者主要来自原来的中专学校或技校,这部分教师虽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往往习惯于采取中专及中学“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知识读本进行传授,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高职院校年轻教师主要来自本科院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及学术科研能力,但缺乏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状况缺乏了解,对国家
f统编教材的宗旨理解不全面,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部分年轻教师照搬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的授课方式,偏重于从学术和理论进行讲解和探讨,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另一部分年轻教师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