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二则
学科
知识教能力
过程学方法
语文
课题
课型
新授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1、学生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和标准译文比较,解决词语积累的问题,2、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比较他们的性格,从而解决语言的寓意,并理解庄子的志趣。
目情感学习庄子的不为外物所束缚、旷达的人生态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态度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标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教学重点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教学难点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聆听教师对庄的介由庄子的独特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绍,了解庄子其人,貌和性格介绍入
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进入课堂情境
手,让学生了解庄
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学生介绍自己对庄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子和《庄子》的了
解,自由阅读教师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出示的资料助读,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整理笔记,积累相
子的与众不同,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愿意急切走近文本。丰富学生的文学
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关文学常识。
积累,提高学生的
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学科素养,增强文
二、资料助读
学底蕴。
1庄子
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
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
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
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
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
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f教学内容及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