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主体部分,本专业以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手段进,重构课程体系,按照生产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果已经初步在教学中应用实施并得到检验。初步建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工学结合骨干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安排。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考核标准。
f(三)创新了电气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创新模式,全方位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在电气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校内外技能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拓展了传统的教学空间,建立了多元立体的教学平台,实现了电气教学方法的创新:1、部分课程在模拟生产实训室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学习;2、利用微课、MOOC课等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在企业实习基地完成企业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4、在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过程,培养大学生研究思路方法,并熟练掌握研究基本工具;5、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完成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四)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近几年来,本专业紧跟现代电气业发展,在重视提高教师学历的同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以“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发展模式为基准,打造具有骨干的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优化师资结构,逐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学历学位层次高、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并重、整体素质高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实训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科研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拓宽教师的科研视野,使教师能够以科学的科研方法主动地投入到教学科研项目中。目前,教师承担多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近年来主持或参加主要教学科研项目近20余项,通过教师主持、参加教科研项目。教师的教科研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高,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五)校内外实训条件优良,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不断加大投入建设,近六年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投入了300万元的建设经费,分别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创新活动、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室建设等,满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