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多样性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管道塔里木盆地上海火电西电东送(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1)缓解能源紧张状况(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北线:山西、内蒙华北黄河上游水电(京津唐)(2)扩大就业,促进经三峡水电济发展中线:长江上游华中(沪宁杭)珠江上中游水电南线:贵州、云南华南火电(珠三角)
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经济水平的标志)劳动力分布的变化逐渐较少先增后降稳步增加高级形态低级形态
(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其它(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4、方向: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
4
f5、举例:亚洲:美国珠三角:香港6、对环境的影响
日本第一次
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第二次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产业移入地(1)乡村地区变为城市(2)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1)加快工业化进程(2)缓解就业压力
产业移出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提高环境质量(1)失业人口增加(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自然:(1)黄土土质疏松(2)降水集中,多暴雨(3)垂直节理发育(4)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轮荒;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开矿;无计划建窑洞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经济损失(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破坏工矿交通设施危害(3)水、土、肥大量流失干旱灾害频发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下游“地上河”)灾情(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措施生物: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治理小流域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根本措施)方针:保塬、护坡、固沟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