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2年秋季学期个人教研教改总结五里界小学李芳在本学期的教研教改中,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我为学习的指引者,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呈现了师生、生生良好沟通的画面。我从传统的教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学生以渔,在课堂中我讲课时间大大减少,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创造课堂学习愉悦、轻松的氛围,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等优点,给我和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1.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由于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理解存在偏差,不同课型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方法各异。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时会按照课改要求,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中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在两种形式间进行转化会使新课标实施受到阻碍,一些细节不能落到实处。我在听吴晓霞老教师的公开课时感受很深。课堂中学生积极配合,该讨论的环节学生畅所欲言;该表达的时候学生发言积极,一堂课学生在欢笑中度过,听课的老师们也觉得不错。课时在评课的时候这位老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堂课他觉得上得非常不好,讲课方法的改变导致重点知识讲解时学生已经不再重视,因为学生已经将这堂课看作是“讨论课”,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在参与,有些学生在偷懒。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时间久了学生的负担减轻,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可是学生的
f自觉程度有限,不会长时间自主学习,这样会影响到整体学习效果。学生会面临升高中,那时就会显示出新课改弱点。我听了老教师的一席话能感受到他的心声,这样就会使传统的分数定终身与新课改步调不统一,课改实施的步伐会更艰难。2.讨论的尺度把握不准: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进行分组是数学课中常常用到的方法,教师的目的是好的,可是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本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结果事与愿违。教师不得不再次给予充足时间进行讨论环节,这样做使教学的进度打乱,时间分配上出现问题,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很好的完成;3.课堂提问过多:我在开始讲课的时候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心里总想着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所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设置较多问题,这样显得无效提问过多,学生脑子中一直在思考问题已经顾不得去听我讲重点知识了。这样的课上完后,经过课后练习的反馈结果就知道效果有多差。学生应该用课堂有限时间去思考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